當前,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,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,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加劇,貿易合規監管持續收緊。為深入貫徹中、省國資委、集團公司關于“強內控、防風險、促合規”系列部署和要求,貿易公司集中力量全面啟動內控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專項工作,以制度重塑、流程再造、數字賦能為抓手,構建覆蓋貿易業務全鏈條的風險內控體系,為公司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。
一、頂層設計,繪制建設“路線圖”
高規格領導:公司黨委把內控建設列為“一把手”工程,組建“內控風險體系優化及信息化一體化工作專班”,專班辦公室專責統籌推進體系建設與信息化建設;在內控運行層面,構建黨委統一領導、董事會科學決策、經理層高效執行的權責閉環,確保令行禁止、運轉有序。
高標準規劃:緊扣“風險、內控一體化建設”這一主線,按照“1364”思路系統推進——錨定合法合規、風險可控、管控高效三大目標,一體完成內控診斷報告、風險清單、合規清單、風險評估報告、內部控制手冊、貿易業務風險指引六項任務,全面達成強管控、防風險、促合規、轉理念四項成效,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筑牢堅實屏障。
高水平開展:以“擰繩”思維把風控、內控、合規三條并行線擰成一股繩:用“求同存異、合并同類項”的方法,在同一流程上貫通組織、流程、工具、報告、保障五大環節,實現資源整合、效率倍增的 1+1+1>3效果上,讓合規拉紅線、風險踩剎車、內控裝護欄,三力在價值鏈上產生化學反應,完成從“形合”到“神融”的蝶變升級。
二、以評促建,奠定內控“管理網”
公司以“建機制、補短板、強執行”為主線,建立“制度建設—評價—修訂/廢止”閉環管理體系,持續提升制度的可操作性與生命力。制度診斷既對標外部規范找缺項,又緊貼業務場景挖痛點,圍繞合規、完整、系統、規范、可操作等維度逐條“體檢”,形成精準的新建、修訂、廢止清單,讓制度體系常用常新。風險內控診斷同步開展,以“摸清家底、找準短板、靶向提升”為目標,對管控模式、部門職責、流程設計與執行、風險合規等關鍵環節進行全覆蓋調研,圍繞“管控、制度、流程、合規、風險”五大維度逐層穿透,既揭示病灶又給出藥方,為內控體系重構、流程再造和長效機制建設奠定堅實基座。
三、合規為基,用好風險合規“雙引擎”
風險數據庫與合規數據庫如同內部控制的“雙引擎”,共同驅動企業穩健前行。以全面復盤風險業務為基礎,完善建立風險數據庫,構建起“戰略—市場—運營—財務—法律”五維清單,并與流程框架、制度體系、法規庫精準映射,實現風險“顆粒化”管理。合規數據庫則按“法律法規—部委規章—公司制度”三級架構,形成動態合規索引,覆蓋全部適用規范。兩庫實時聯動:風險識別階段可及時比對合規要求,整改階段又能反向校驗制度缺口,真正做到“風險可見、合規可循、整改可量”,為內部控制提供一體化支撐,并充分滿足監管部門的審計、檢查與持續合規需求。
四、精準施策,打好流程再造“組合拳”
公司以“流程地圖”與“風險防線”雙輪驅動,夯實內部控制底座。一方面,依托《內部控制管理手冊》,沿著“管理制度化、制度流程化、流程表單化、表單信息化”的主線,將組織架構、人力資源、資金活動、貿易業務等關鍵領域全部納入分級流程框架,用端到端流程圖標明主責部門、起始節點、關鍵表單和審批要點,配套權限指引,把隱性流程顯性化、零散流程系統化,成為業務運行的“導航圖”和后續信息化的藍本。另一方面,緊扣中央貿易“十不準”,以“誰經營、誰負責”為準繩,發布《貿易業務風險指引》,用一張“全景圖”貫通風險識別、評估、應對、監督:先識別戰略、市場、信用、合規、操作等關鍵風險,再厘清管理界面、業務模式、制度框架與權責分工,將計劃、市場、客商、采銷等核心環節嵌入流程,并統一檔案目錄,實現業務留痕、風險可追溯。流程與風險兩大體系相互映射、動態聯動,風險管理由事后補救變為事前導航,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實時預警、精準糾偏的“安全駕駛艙”。
五、數字賦能,織密風險監測“預警網”
依托公司數字化改革,聚焦貿易業務“采—儲—銷—運”全鏈路高頻、大額、多批次場景,公司將以“數據穿透、風控前置、智能決策”為主線,按照業務在線化、風控前置化、決策智能化、演進輕量化的思路,打造“一站式、可插拔、云原生”的數字化平臺,把審批流、合同流、資金流融為“三流合一”,讓每一筆交易可視、可控、可決策。
六、文化鑄魂,凝聚全員風控“向心力”
企業文化突出“四個到位”。專業到位,對標行業最高標準,鍛造專家隊伍、激活團隊潛能;參謀到位,精準研判、高效服務,為業務決策提供硬核支撐;把關到位,對關鍵業務實時預警、全程監控,牢牢守住風險底線;落地到位,把內控要求嵌入全流程、落到最末端,確保每項制度都能生根見效,為企業穩健發展保駕護航。
風正帆揚啟新程。貿易公司將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,持續推動內控體系迭代升級,加快打造與一流企業相匹配的治理能力和水平,為集團公司“質效量”倍增貢獻貿易力量!